「二十四節氣」是一套由古人觀察季節變遷而發展出來,用以協助安排農事操作的曆法規則。
除了從事一級產業相關工作 (農、林、漁、牧) 之外,
現代一般人對二十四節氣的最大印象,大概就是「清明節掃墓」和「冬至吃湯圓」吧 😆
今年的 9 月 23 日就是「秋分」了,
這是一年當中「日夜時間相等」的日子之一 (另一天則是「春分」)
這次來看看要怎麼用英文描述這個特別的日子吧!
秋分:autumn equinox
一樣透過字首字根拆解看看:
equi 字首表示 “equal” 平等的、相等的,以這個字為首的有 equilibrium 均衡、平衡 (n.)、equivalent 相等的 (adj.);
nox 是拉丁文的 “night” 夜晚,衍生字有 nocturnal 夜行性的 (adj.)。
equi 和 nox 合在一起意思就是「晚上 (和白天) 一樣 (長)」啦!
(覺得有點硬拗?能幫助記得最重要)
一年之中有兩個日夜等長的日子,除了秋分之外,還有春分。
要描述這兩天,分別在前面加上季節即可:
春分 spring equinox
秋分 autumn equinox
那麼冬至呢?
「夏至」、「冬至」的特色,分別就是一年中「日照最長」和「日照最短」的兩天了,
要說明這兩天,可以用 “solstice”。
sol 跟 “sun” 太陽有關係;stice 則表示 “stop” 停止、”stationary” 固定的之意,
象徵太陽在這兩天分別直射到最北、最南 (北回歸線及南迴歸線) 的情景。
如同春分、秋分一樣,夏至、冬至的敘述也在 solstice 前面加上季節以示區分:
夏至 summer solstice
冬至 winter solstice
It is our custom to eat tangyuan on winter solstice. 在冬至吃湯圓是我們的傳統。
(也有人寫成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 冬至節,但畢竟冬至不像 Moon Festival 中秋節一樣是國定假日,所以依個人使用習慣書寫即可,重點還是在能清楚溝通就好。)
二十四節氣是依據陽曆而定
或許因為節氣是傳統之一,才讓許多人誤以為節氣是依照陰曆決定。
看完上面敘述之後,會發現其實這些特別的日子都和太陽有關係,
並且「西方人」透過觀察日照規律也可以得出相同結論,才會發展出這些詞彙。
每年各節氣的時間點大致是接近或相同的,
例如秋分都大致在 9 月 22 或 23 日;冬至則在 12 月 21 至 23 日之間等。
一次把四天都學起來了!
不過,如果在臺灣的話,這裡面最實用的應該還是冬至 winter solstice 吧。
在今年 12 月 22 日冬至這天,不妨用英文邀請你的朋友,一起感受一下冬至傳統:吃湯圓吧!

預約一對一教學、作文批改、論文摘要校稿、口說英文
歡迎透過 FB 粉專私訊